我第一支電結他是從網上買回來的入門結他,當時只想試玩一下,沒有顧慮太多,後來發現它推線後易走音,而且 single coil(單線圈)彈不出我喜歡的 humbucker(雙線圈)聲。 後來我由自學轉為找老師學,老師也指出這支結他的問題,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有心學下去,不如買一支更好的電結他。
電結他的款式五花八門,對新手的我來說,不知從何入手。 老師說學生在尋找結他的過程中可以有很多得著,他會給我意見,但不會推介某些型號,因為他的專業是音樂,不是賣東西。 我很興幸找到了這樣的老師呢。
我不是衝動消費型,這次預算的金額也算大(對我來說),所以整個購買過程反複思量了四個多月才選到了心儀的結他。 回想起來,我發覺自己用了一個頗有系統的方法。
選擇過程
第一步:自己想達到什麼目標? 要達到這目標的結他有什麼基本要求?
先認清自己為什麼要買結他,是想試玩一下,還是有決心長遠地學? 是否要彈指定類型的音樂? 不同目標用的工具都不同,就好像行山和潛水穿的鞋子也不一樣。
我的目標是希望參加電結他考試,用同一支結他由低級學到高級。
問過老師,要達到這個目標的結他需要:(1) 有 humbucker (雙線圈) pickup,(2) 有 5 way switch (即是有五種聲),(3) 要實心,才能應付考試不同的曲目。 另外我根據能力所限,給自己定了另一個要求:(4) 港幣一萬多元以下。
建議:
- 最好不要在這兒就認定某牌子或型號的結他,因為是新手,未試過實物,心裡想的未必真正適合自己,所以不要這麼早就限制自己,下面會再解釋。
這個步驟為過程定下方向,收窄找尋範圍,令過程更易成功。
第二步: 上網搜集資料
定下基本要求後,上網搜尋各大牌子能完全乎合這些要求的結他,不乎合的不考慮。
選大牌子的原因是有很多人用過,網上的資訊及評語很多。 新手還是先考慮大路的結他,到對結他有更深的認識時才研究其他牌子。
除了不乎合基本要求的可以 out 之外,不合眼緣的都可以 out。 著重外表不是很膚淺嗎? 非也,如果一支結他的外貌能夠吸引你拿上手練習,學習必然事半功倍,這是順應人之常情而已。
建議:
- 除了看圖及文字描述,也要看影片。 影片可以聽聲,也可以看到真人彈結他的模樣。
先上網作初步篩選,鎖定一些型號才去試實物,可以節省時間,減少行錯路。
第三步:親身試

相片來源: congerdesign from Pixabay
通利及柏斯是香港兩大琴行,兩者代理的牌子不同。 我喜好的牌子都在通利,所以我去了通利很多次,特別是尖沙咀店,因為那兒的款式最齊全。 尖沙咀店的另一個好處是自助形式,要試就自己拿來試,店員不會理會你,試得較自在。
新手不懂彈,可以怎樣試? 爬格仔也好,scale 也好,直接掃弦也好,懂什麼就試什麼。 我最著重的是重量、手感、及舒適感,覺得這些都合格才用擴音器試聲。
頭幾支結他試不出分別是正常的,試多幾次自然可以分辨到哪支彈得較順,然後就會發現有幾支的回頭指數特別高。
上面提過不要未試就限制自己買某些型號。例如我初時偏好 PRS,但試上手覺得彈得不舒服,如果當初限定只可買 PRS,便會失去找到更適合我的結他的機會了。
建議:
- 如果真的一點也不懂彈,可以請店員試給你看。
第四步:重複第二及第三步
在店裡會看到沒有見過的結他,店員又會向我介紹一些新的結他,為了了解更多,我回家再做一些資料搜集。 有時選定了一支結他,又因為斷貨,而要再找另一個型號。 如是者,第二及第三步重複了多次,但每一次都離找到心儀的結他近一步。
我到店子的次數很多,店員都認得我,還記得我說過什麼,令我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我不想妥協,我一定要買一支 100% 喜歡的電結他。
這時我已經知道自己要買什麼,但我想要的型號剛剛才在美國開售,香港還未有現貨。 接著,我每隔一段時間打去通利詢問,等了大約兩個月,終於有現貨了!當我去到琴行,看著店員把紙箱搬出來,再把新結他拆出來,我就好像見證著新生命誕生一樣的興奮。 當試過音色後,我 100% 知道是它了。 這種期待已久最後得到的感覺很溫暖!
–
下回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