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談及買電結他的過程,不知不覺寫得太長,只好開一篇新的繼續。 我買結他的時候找不到別人的經驗分享,所以現在寫多少少自己的過程及心得,希望幫到別人。
買結他的過程當中,作為新手的我,當然做過一些愚蠢的事。 第一件就是不懂得把結他從貨架上拿下來,原來要先把結他提起,在沒有負重下扣才會鬆開! 現在回想起也覺得自己很好笑。 除此以外,還有以下的「哈碌」事。
(1) 信自己的感覺
我做資料搜集時花了很多時間做了一個十分詳盡的 Excel 表,每一行列出不同的結他型號,每一列填上它們的規格,包括頸長、指板闊度、格數、重量、用木等等。 我以為數字細的結他會更適合我的小手,但當我去試實物的時候,才發現手感是不能這樣計算的。 結果這個表我沒有用過。
聽過鄭人買履的故事嗎? 一個鄭國人去買鞋,忘記了帶自己雙腳的尺碼,他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最終沒有買到鞋。
買結他也一樣,與其花時間研究一堆數字,不如用這些時間去試。 要相信自己的感覺,把結他靠在身上,用手去觸摸,用耳去聽,獲得的是遠遠超過一個 Excel 表可以做到的。
(2) 測試音色的時候
買電結他當然要試音色。 電結他的音色由很多因素組成,包括琴身形狀、pickup(拾音器)、木材等。 因為每一塊木頭生長都不同,所以兩支同型號的結他也有不同的聲。
有這麼多組合,不知如何選擇。 其實,以我有限的能力,我只聽得出 single coil 及 humbucker pickups 的分別,其他的比如說不同木有不同聲,即使我已很努力去聽,但根本聽不出有甚麼不同,聽到不同也不知道哪一個最好。
音樂是藝術,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只有「喜歡」或「不喜歡」。 與其惆悵,不如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音色就好了。 初學之人,學識當然未夠成熟,將來建立了功底才分別其他細節吧。
(3) 不要買的結他
我第一支電結他在網上買,買之前沒有試過。 這不是一個精明的決定,因為手感對新手來說非常重要,要找一支琴格易按,用得舒服的結他,必須親自試過,所以不要買未試過的結他。
不要買沒有令你心動的結他,換句話說,要買一支能令自己想彈的結他。
另外,我從不考慮買二手,因為自己不懂檢查,結他可能有賣家沒有告之的問題。最怕用了有問題的結他,影響學習。
(4) 不要怕羞
初初去看結他,雖然心裡很想把結他拿下來,但不敢碰,結果等到人少了,才敢拿下來彈。 到後來膽大了,沒有猶豫地大大步走去把目標拿下來,試完放回架上。 其實,在意自己的只有自己,別人是不在乎你的。
不要怕試完又試,因為有比較才知好壞,才能作出好的決定。 不明白就問,不管如何叻的人都是由零開始的。
(5) 急不來
我是高敏族,這類人的觸角很敏感,能接收比別人更多的資訊,很容易 sensory overload(觀感爆棚)。 曾經有一次在琴行逗留太久,結果頭暈! 所以,我每次不能看/試太多,感到飽和就停。 雖然用了四個多月才買到結他,但是花這樣的時間是值得的,因為最終得到超級喜愛的寶貝!
另外,這種「延遲消費」的行為對理財及環保也很有用呢。
(6) 留意貨期及優惠
看上了一支結他但沒有貨或只賣剩陳列品的感覺是很不爽的。 通利的存貨有限,訂又要等好幾個月,所以最好事先問一下何時有新貨,一有新貨就去試。
還有,琴行在不同時期(例如復活節、聖誕節)有折扣優惠,配合到優惠期可以減價,但是不同牌子的優惠期又未必一樣。 我買結他時正好在做特價,結果我竟然可以用比預期少的錢買到美國製的結他!
–
上一篇:新手買電結他(一):如何買一支 100% 喜歡的電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