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月尾開始放 career break,轉眼已經三個多月了。 這三個月過得非常充實,有甜也有苦。 以前全職工作時,工作霸占的時間實在太多,沒有透氣的空間,現在一下子多了空閒時間,可以做到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 日常生活最大的改變,是每天睡到自然醒,人精神了很多。 另外,讓自己嘗試新事物,竟然發現,原來活了幾十年,對自己的了解是那麼淺。 Career break 正正給予我一直沒有的 blank space,讓我好好調節自己。 這是抽象的、無形的得著,而我每天都感到在成長。

現在回顧一下短短三個月的進展:

1. 學結他

每次拿起結他,都會進入忘我的境界。 千萬別誤會,我只是學到三級而已,只是學結他是 20 多年前的心願,現在終於可以做到,還要用上一支超超超美的結他,非常快樂而已。 電結他三級的考試,已學了過半,老師說我學得快,但我覺得自己慢,可能是我太心急? 原本想一天花 3 小時練習,可是做不到,人容易疲倦,是因為年紀? 經常覺得自己彈不好,練不夠,其實是否應該調轉,減低自己的完美主義,才更懂得欣賞自己。

2. 讀 MBA

原本的 career break 是沒有 MBA 的,是因為武漢肺炎持續,我的計劃被取消,在不想浪費時間下,找了個不用出街的東西來讀。 而且我一直想有個 master degree,將錯就錯,就讀一下吧。 第一個學期已順利完成,現在讀第二個學期。 這個 MBA 很特別,是零學費的,適合我現在沒有工作收入。




3. 看書

世上好書無數,人的時間卻有限,所以… 盡力而為吧。 我平時有閱讀的習慣,多是上下班乘車時看書。 現在不用上班,看書的時間靈活了。 這三個月的戰績有:

  • 《David Copperfield》,中文譯名《塊肉餘生錄》或《大衛‧高帕菲》,英國文豪 Charles Dickens 的作品:我看的中文翻譯版,竟把我最愛的 Dickens 小說的元素給翻譯走了! 哼,怎可以這樣對我心愛的 Dickens,以後 Dickens 的小說我都只會看英文原文。
  • 《Doctor Zhivago》《齊瓦哥醫生》,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蘇聯作家 Boris Pasternak所寫:我看的都是中文翻譯版,以前看過這書,也看過電影,經典地道出戰爭的無奈。 人只不過是隨著時代的浪潮漂流,我們又會漂流到哪兒?
  • 工具書《Who Moved my Cheese?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這書是被過份推崇了吧,只是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教人如何準備人生中隨時可能發生的變化,但作者好像想拉長篇幅,短話長說,有點浪費了讀者的時間。
  • 霍金的《A Brief History of Time》《時間簡史》:這是我在 career break 第一本讀的書,現在還卡在第二章節,講時間及空間,內容頗深,越來越不明白,筆記也不知怎樣寫。
  • George Orwell 的《1984》:這書是因為香港近日發生的事件而重讀的。 書中所說的在全世界已多次發生,與其說它是預言,倒不如說它是歷史。 問題就是,大家應如何走出這個無限死 loop? 有方法嗎?

4. 新髮型

我想在髮型方面冒一個險。 要是樣衰了,就在 career break 時樣衰,較少人會見到。 適逢這是人人口罩的時代,萬一髮型出事了,遮了樣也會安心一點。 原本也想染個新髮色,但由於武漢肺炎,我又不想在髮型屋逗留太久。 結果,我剪了一個從未試過的髮型…… 不好看!!! 唯有等頭髮留長一點再改吧。

5. 搬屋

由決定搬屋去到完成,用了少於一個月,我們實在太厲害了! 舊居住了 7 年,卻從來沒有「家」的感覺。 新居環境優美,景觀開揚,所處的一區方便,人也較有質素(戴口罩的比率較高)。 原來這些改變,足以令我心情好這麼多,每天起床都感到幸福。 如果能在家中放些植物,心情一定會更愉快的。

6. 斷捨離

太多的物件,令我頭昏腦脹,所以我希望實行「簡約主義」,只保留必須及喜歡的。 陸陸續續,我把物件「斷捨離」:

  • 衫:靚的賣去 Green Ladies、更高檔的賣去 A Break 93
  • 書:在 Facebook 賣
  • 其他物件:送給朋友 / 在 Facebook免費送出 / 在 Carousell 賣
  • 仍新但應該沒有人會買的物件:捐贈予救世軍家品店




7. 讀興趣班

我報讀了一個為期 6 星期的興趣班,已上了兩堂。 不少同學都是一 pair 一 pair 去的,很後悔沒有找老公一起去上堂呢。

8. 看心理輔導

Career break 的開頭,天天困在殘舊沒有人氣的家,加上社會事件影響,精神健康開始走下坡,找不到自救方法,結果去了看心理輔導。 原來從前隱藏了的問題,在這個大轉變之下,都浮現了出來。 如果遲早都會出來的話,現在正是最好的時候。 要是在要上班的日子,我一定不會理會的。

總結

仍然欣賞自己放 career break 的決定,雖然偏離了社會的期望,有時也對未來有恐懼,但給自己放空是必要之事。 我一定要經歷這段時間,才能有更好的自己。 這三個月過得不錯,希望餘下的 career break 也會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