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開始放 career break,打算給自己一年假期,自我調節一下,做些一直想試的事,體會一下新事物。 本應上個月寫半年回顧的,但未能完成。 押後了一整個月,到現在才出一篇七個月的回顧。
9 月 24 日起床,在半睡半醒的瞬間有些體會,正好形容了這個 career break。 還在上班時,每天飛快的過,感覺忙碌但人好像失憶似的,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何事,然後有天突然醒覺自己老了,身邊的人白髮也多了,差點認不出來。 現在的 career break,有時忘起上來也有這種感覺,唯一不同的,是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想做的。
依然,時間不等人,真希望一天有多過 24 小時,我有太多事想做了,原來我真的很需要這個 career break!
好了,就回顧一下這七個月的成就吧。
1. 學結他
能夠實現二十多年來的夢想,有種難以形容的滿足。 每次拿起結他練習,都會有點忘我的感覺。 電結他三級考試的 8 首歌已經學完,老師說我學得快,但我自覺學得慢,彈得不好,手指不靈活。 我很心急,想追趕失去了的光陰,想每天都用 3 小時練習,可是年紀大了,人容易疲倦,腦力上支持不到。
2. 桌上遊戲導師
證書我有不少,為興趣而考的還是第一次,現在我可以稱自己為桌遊導師了。 上這個課程,最大得著是學了「為遊戲而遊戲」。 出來工作以後,所有的遊戲都是另有目的的,例如是為了學地理歷史,連買遊戲機都是為了跟同事「埋推」方便工作。 原來單純為玩而玩,是幾輕鬆的,但內心卻一直內疚自己浪費時間。 究竟別人玩得盡興,是怎樣做到? 這種陌生的活動,我仍在嘗試中…
3. 讀 MBA
原先沒有打算這一年讀 MBA,卻因為武漢肺炎打亂了原定的計劃,突然多出了時間。 疫情無法預測,在不想浪費時間下,便找了個網上學位來讀,以實現想擁有 master degree 的目標。 這個 MBA 很特別,是零學費的,適合現在沒有收入的我,現在已完成第三個學期。
4. 淺嘗「被動收入」
一直對錢不感興趣(連自己人工多少也不清楚),當上年明白到被動收入這概念,簡直是當頭棒喝。 我趁學期間的三星期小休,由甚麼也不懂到建立了網店,售賣 information products 及自家設計的實體產品。 在沒有任何宣傳下,網店成立的第 8 天做了第一單生意,賺了 $3.91 美元 😂。 我打算做個實驗,把網店擱置不理,看看由它自行營運會怎樣。
5. 閱讀
以前會在上下班乘車時看書,現在不用上班,看書的時間靈活了。 世上好書無數,人的時間卻有限,量力而為吧。 這七個月的戰績有:
- 《David Copperfield》,中文譯名《塊肉餘生錄》或《大衛‧高帕菲》,英國文豪 Charles Dickens 的作品:我看的中文翻譯版,竟把我最愛的 Dickens 小說的元素給翻譯走了! 哼,怎可以這樣對我心愛的 Dickens,以後 Dickens 的小說我只會看英文原文。
- 《Doctor Zhivago》《齊瓦哥醫生》,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蘇聯作家 Boris Pasternak 所寫:以前也看過中文翻譯版的書,也看過電影,經典地道出戰爭的無奈。 人隨著時代的浪潮漂流,我們又會漂流到哪兒?
- 工具書《Who Moved my Cheese?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只是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教人如何準備人生中隨時可能發生的變化,但作者好像想拉長篇幅,短話長說,浪費了讀者的時間,這書是被過份推崇了吧。
- 霍金的《A Brief History of Time》《時間簡史》:這是我在 career break 第一本讀的書,現在還卡在第二章節,講時間及空間,內容頗深,越來越不明白,筆記也不知怎樣寫。
- George Orwell 的《1984》:這書是因為香港近日發生的事件而重讀的。 書中所說的在全世界已多次發生,與其說它是預言,倒不如說它是歷史。 問題就是,大家應如何走出這個無限死 loop? 有方法嗎?
- J. K. Rowling 的《哈利波特1:神秘的魔法石》
- J. K. Rowling 的《哈利波特2:消失的密室》
- J. K. Rowling 的《哈利波特3:阿茲卡班的逃犯》
6. 練習中文
中文太差,有時連完整句子也表達不出,希望用此 blog 練習中文寫作。 這七個月的 career break 一共出了 30 篇文章,每一篇都要花很久才完成,感覺不到自己在中文寫作方面有進步呢。 真的要想想下一步的對策,有人有好提議嗎? 應如何提昇中文水平?🤔
7. 覺悟自己的重要
有兩件事令我體會很深。 第一件是遇到大學的導師,他不但記得我(他說永遠也不會忘記我),還記得我份做得很出色的功課,成為他日後改文的 standard (應該是好 standard 吧…)。 第二件是聯絡了中學時期的筆友,她比我大幾十年,她說我那時是個 cute teenager,請她 proofread 升大學的作文,也向她投訴家人限制我的自由。
原來我以前做的小事,無意說的一句話,別人在多年後還記得。 Career break 的空間讓我深思,即使自己如何渺小,也在影響別人的生命,推動了我要再做好自己各方面。
8. 重新欣賞自己的才華
學用軟件做 graphic design,很容易就進入了 flow,一做就一整天,停不了下來。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 這,不就是以前的我嗎? 中小學年代的我:
- 為喜歡的網上遊戲自學設計及成立網站
- 讀了 Harry Potter 書中的一句,隨手就作了一首詩
- 讀了莎士比亞的一首詩,隨手就作了一首曲給他
- 還有作過的很多書、很多曲、錄音故事
想不到 career break 的空間讓我神交了以前的自己,在做創作的時間,正是我發光發亮的時候。 I am a creative spirit! 可能餘下的 career break 也要多多向創意方面發展。
9. 認識自己
由上班到 career break 是個很大的轉變,讓我更深入地認識自己,比如是在 counselling 學到的,及美學對自己 well-being 的重要等。
10. 斷捨離
我希望實行「簡約主義」,只保留必須的及喜歡的物品。 人輕輕的來,也該輕輕的走,太多的物件只會令我頭昏腦脹。 陸陸續續,我把物件「斷捨離」:
- 衫:靚的賣去 Green Ladies、更高檔次的賣去 A Break 93
- 書:在 Facebook 賣出
- 其他物件:送給朋友 / 在 Facebook 免費送出 / 在 Carousell 賣出
- 仍新但應該沒有人會付錢買的物件:捐贈予救世軍家品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