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讀一個講解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 course,當中一節介紹資訊戰,並拆解何為 Disinformation – 虛假信息。 所謂虛假信息,可由一個 4D model 分析,了解發動攻擊者(threat actors)如何建造 disinformation。 學懂了它,不但能幫助自己辨認 fake news,更能推測一些人遇到批評後會說甚麼,早一步想方法令謠言止步。

上完這節課,頓然發覺 4D model 在日常經常應驗,確實有用,特此把重點記下。

4D 分別代表四個標準的造謠方式 – Dismiss,Distort,Distract,及 Dismay,都是某些人遇到批評後會採用的。

Dismiss

為四個方法中最簡單、最常見,目的是把證人滅聲。

形式為「不要聽他們說」+「一個侮辱」。

例子:

  • Don’t listen to them because they’re crazy.
  • Don’t listen to them because they’re a Russophobe.
  • Don’t listen to Trump because he’s only trying to get re-elected.
  • Don’t listen to them because they’re working for the CIA.

Distort

當事實不乎合自己一方的說法,攻擊者就創造新的「事實」把真相扭曲。

例子:

  • 2014年7月,俄羅斯軍方把馬來西亞航空 MH17 航機擊落,當時航機正駛過烏克蘭上空。 國際調查證實是俄羅斯軍方做的,俄羅斯期後發布衛星影像,指是烏克蘭的錯。 鑑證分析結果指出,這些影像被做過手腳。

Distract

當道理講不過人,處於下風的攻擊者會轉換話題,甚至反過來用同一指控來譴責對方!

通常攻擊者會找一些不合時宜、不相關的事,製造 false comparison,當目光轉移到這些不相關的事,轉換話題就成功了。

例子:

  • NATO 指控俄羅斯空襲敘利亞平民區,俄羅斯回應 “You bombed civilians in Yugoslavia in 1999” 及 “Look what you did in Vietnam.”。
  • 美國批評中方處理香港示威者的手法,中方的回應包括 “Look at what your police are doing to the George Floyd protesters.”

Dismay

簡單來說,就是出言嚇人,令人放棄原來想做的。 這方法常見於 policy debate。

例子:

  • 丹麥在 2015 年討論是否貢獻給 NATO 的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回應 “If you do this, we’ll have to put you on the nuclear strike list.”
  • 美國在敘利亞政府對平民發動化學武器後,討論給予懲罰,俄羅斯回應「你若這樣做,便會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後記

4D model 由擁有多年資訊分析經驗的 Ben Nimmo 創立,他現今教授 4D model 的目的,是希望人人都懂得分析謠言及向他人解釋,從而制止謠言的傳播。 採用 4D model 可早一步估算攻擊,尋找令謠言止步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