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很多談論如何保護敏感皮膚的文章,但總是覺得不夠全面的。 每人的皮膚都不同(我的乾燥,易紅,有時會敏感),而我經過多年的親身體驗,得出 9 個可以防止或舒緩皮膚不適的重點。 我尚未找到一篇文章包含這些重點, 所以我自己寫一篇好了。

1. 注意食物過敏

如果自己對某種食物敏感, 就不要用成份含有這種食物的護膚品。 我曾經用乳酪mask 敷臉後皮膚紅了,做過食物過敏測試後才知道原因 – 原來我對奶敏感。我也曾經用過身體護膚霜後,全身出紅點,詳細檢查成份後發現有大豆,而我確實對大豆有食物過敏。



2. 不做 facial

在出面做 facial,控制不到成份,更控制不到力度。 敏感皮膚不能受太多刺激,不要說針清這種容易損害皮膚的步驟,就算是按摩,力度稍為大一點,時間稍為長一點,皮膚已經會泛紅。 難怪我沒有做 facial 時的皮膚是健康過有做 facial 時的。只要每天在家謢理肌膚,就不用做 facial 了。

3. 簡化護膚程序

近年很多人提倡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在護膚程序中也合用。 護膚品用得越少,接觸到的化學物越少,敏感的機會也越少。 護膚程序只需要3種產品: 洗面, 保濕, 及防曬。含酒精或香味的用品要避免,因為這些都容易致敏。 若要試新的護膚品,同一時間只可試一種, 沒有不良反應才添加其他新產品, 萬一敏感了,這樣才有助找出「兇手」。

4. 在皮膚微濕時用潤膚霜

保濕對敏感皮膚非常重要,而潤膚霜在皮膚微濕時使用,更能發揮效用。洗臉或洗澡後,用毛巾輕印的方法去除皮膚上多餘的水份(千萬不要把皮膚抹得完全乾乾的),然後立即塗上潤膚霜。任何情況下也應盡量避免在塗上潤膚霜前讓皮膚風乾,因為皮膚較敏感,一風乾了就會有一種抽乾了的不舒服。



5. 避免坐在冷氣風口位

香港很多地方一年四季都開著冷氣,逼使皮膚長時間處於乾燥的環境下。這時如果不幸坐在冷氣風口位,快速的冷空氣很快會把皮膚的水份抽乾。 所以,應選擇坐在沒有冷氣吹到的位置。如果可控制的話,更理想的是用風扇取代冷氣。

6. 避免摸臉

人的手是滿佈細菌的, 把細菌帶到臉上繁殖,或讓病菌走進眼口鼻,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所以,應戒掉摸臉的壞習慣, 塗抹護膚產品前也應徹底洗手。 手機是非常骯髒的,不要把它貼著臉使用。 化妝用品要定期清潔, 以免成為細菌溫床。 枕頭套也應至少每隔幾天換一次。

7. 溫柔地清潔

皮膚的天然油脂能保持皮膚健康,切勿過度清潔。 潔臉產品應該讓皮膚有恰到好處的感覺,如果洗臉後覺得非常乾淨、皮膚繃緊的話, 即是產品太強了。洗澡時,盡量把時間縮短到 5 分鐘,而且肥皂也不必全身用,應因應當天情況自行判斷。去角質的方法中,peeling 比 scrubbing (磨砂) 溫和。做 peeling 時只需輕輕按摩,不用出力擦。 若果皮膚已經在敏感狀態,應暫時避免做去角質。



8. 忌用熱水洗澡或洗臉

熱水會帶走皮膚的天然保護層 – 油脂, 令皮膚更乾、更癢、更易受刺激。 洗澡或洗臉時,應使用暖水或室溫水,不要用熱水。 冬天也不應用熱水,怕冷的話可在洗澡前先做一下熱身運動。

9. 多喝清水

每天喝最少2公升清水,以保持身體足夠的水分。 在炎炎夏日,我的飲水量可增加至每日3、4公升來彌補出汗流失的水分。 咖啡和酒會使身體更缺水,所以不應計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