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結他的關系可以用「離離合合」來形容,故事要由 23 年前說起。
那年學校要求每一位學生學樂器,因為自己家境不富裕,我選了最平的樂器班 —— 結他。 學校請了一位老師,一星期教一次,一班十多個孩子。 大部份同學下課後會把結他留在音樂室才離開,只有我會帶結他回家練習。 在這模式下,儘管我的成績超前,但老師為了照顧大多數沒有進步的人,教的進度很慢。 學了一年,大家都只懂彈簡單的單音(還記得考試歌曲是 Aura Lee 的單音)。 這一年後,學校也再沒有要求我們學樂器了,但我每年暑假都會拿當時的樂譜出來練習。
10 多年後,工作有點儲蓄,我和一個想學結他的同事一起找了老師,二人一起學平一點。 因為我想重用讀書時的魚絲結他,所以我們學古典結他班。 後來,我們發現古典結他不是我們喜愛的音樂類型,大家住的地方,上班的地方,上課的地方完全不接近,就這樣學了一陣子就停了,而後來我們也分別離開了公司。
幾年後,我轉了一份有固地工作地點的工作,公司附近剛好有琴行,可以在午飯時間上堂。 從錢的角度看,木結他不用交電費,不用買音箱,我覺得會平一點,所以我選了學木結他。 那位老師每堂教新歌,一首未學好就教下一首,我彈來彈去都不覺得有進步,無限 loop 死在低技術層次。 而且有時公司有要事,我臨時不能上堂,學費無法退回。 就這樣,學了一年多就停了。
大約在 2016 年底,我透過 Youtube 和 app 開始了自學之旅。 我沒有常常練習,但幾年間,自學所得竟然比以前上堂學的多,但是仍然解決不到彈得不好聽的問題。 我好像走到了盡頭,不知如何靠自學更進一步。
來到 2019 年,我的生活尚算舒服,不用為錢擔心,決定再找老師學。 今次,我明白到自己最喜歡的是電結他的聲音,所以去學電結他,並買了一支心頭好。 也很幸運地,教我的老師着重教技巧,我得到了一直缺乏的訓練。
回答當初的問題,為甚麼學結他,可能就是為了完成未完成的心願吧。 回顧以往的決定,一直被錢限制,現在總算可以追求自己的興趣了,實在難得。 最後我想用美國作家 Mark Twain 的名言總結:
“Twenty years from now, you will be more disappointed by the things you didn’t do than by the ones you did do. So throw off the bowlines. Sail away from the safe harbor. Catch the trade winds in your sails. Explore. Dream. Discover.”
Leave a Reply